在前面幾天,已經完成了 AI 行程規劃 App 的視覺骨架,並將它系統化。今天,就來將他元件化吧!
有過在設計稿中不斷複製、貼上相同的按鈕、卡片或表單欄位的狀況,或是你是工程師卻發現你請設計改動 A 處但一樣的 B C D E ,卻還是錯的時候是不是很心累QQ
幸好~Figma 的元件(Components)功能就是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而生!透過元件,我們可以把重複使用的 UI 元素變成可重複使用的模組,這樣組裝起來超快,要改的時候也只要動一次,超省事!雖然一開始定義蠻煩躁的但為了未來前面多耗時一點沒關係!
元件就是個可以重複用的 UI 元素。每個元件都有個主元件(Main Component),它就是我們的「原始範本」。當我從主元件複製一個**實例(Instance)**出來,這個實例就會繼承主元件的所有設定。
主元件(Main Component):親手打造的原始元件,會用紫色的菱形圖示標示。當你修改主元件時,所有從它複製出來的實例都會同步更新。
實例(Instance):從主元件複製出來的副本。你可以修改實例的顏色、文字內容或大小,但它仍然會保持與主元件的關聯,例如圓角、陰影等屬性。
我拿按鈕來當第一個練習對象,過程比想像中簡單很多:
設計基礎按鈕:
從 Stitch Designer 匯出設計稿後,你已經有了現成的按鈕。只需要在 Figma 中選取這個按鈕(包含背景形狀和文字)。
建立元件:
選取這個長方形和文字,然後點擊上方工具列的 **「建立元件」(Create Component)**圖示(四個菱形)。也可以使用快捷鍵 Ctrl/Cmd + Alt/Option + K,完成後,會看到這個物件的邊框變成紫色,這表示它現在是主元件了。
複製實例:
就是複製貼上,就可以複製一個實例。當你試著修改這個實例的文字或顏色,會發現它的圓角和大小等屬性仍然與主元件保持一致。
如果按鈕有不同的狀態(例如啟用、禁用)或是不同的大小(例如大、中、小),你不需要為每一個狀態都建立一個獨立的主元件。Figma 的變體功能可以幫你把這些相關的元件合併成一個。
建立按鈕的不同狀態:
複製剛剛建立的主元件,並修改它的顏色和文字來代表「禁用」狀態
合併為變體:
並將兩種不同狀態的按鈕設定為 Component 後,同時選取這兩個主元件,然後點擊右側面板的 「合併為變體」(Combine as Variants)。
現在,這兩個元件會被一個紫色虛線框包圍,並在右側面板中出現屬性設定。
定義變體屬性:
你可以在右側面板為這個變體定義屬性,例如將 Property 命名為 State,然後將兩個元件的 State 屬性分別設定為 enabled 和 disabled。
接下來他就會出現在 Asstes 面板,當你從這個變體組複製實例時,右側面板會出現一個下拉式選單,讓你直接切換按鈕的狀態,而不需要手動去修改它的屬性。
Variants 不用一口氣全部做完後續有需要也可以慢慢添加就好~
雖然整理設計稿真的很花時間,但學會怎麼在 Figma 裡建立和使用元件,還能用變體功能來管理不同狀態,這感覺就像是學到了很多新招,一步步把設計知識都串聯起來了,真的蠻有成就感的~~
不過我也發現,目前的配色在禁用狀態下有點不明顯,這部分可能之後需要再調整一下。但相信,既然已經有設計系統當作基礎,接下來的挑戰應該就是配色這類的美感問題了啊哈,若未來有調整心得會再分享~
下一篇預告:
元件都準備好了,接下來要回到 Flutter 進行開發了,把這些元件變成真正的程式碼~我會用各種 UI 元件當例子,一個一個刻出來,並讓它們變得可重複使用